第四百零六章 四面疾行,八方来宾-《无限辉煌图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叶广庭淡看棋局,似乎心无旁骛,随口说道:“既然未入天仙,不必多提。”

    有道童从南海仙山走出,用一面镜子收起赵太安神魂。

    赵太安虽然元气大伤,但察觉体内刀气已经不复存在,隐约记得好像自己被什么大敌斩伤,逃到南海,终于得救,不禁欢喜万分。

    本座到底还是有天命眷顾的,我赵家气运不该绝啊,哈哈!

    “小道友是南海仙宗中人吧,速速带我去见天师,让我当面谢过。”

    道童只是摇摇头,踏海走去。

    赵太安向镜外窥探片刻,疑道:“小道友,我们这是去哪里?”

    道童声音稚嫩:“天师有令,送你去中土大周。”

    “大周?!”

    赵太安脸色数变,心中茫然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永嘉城上空。

    关洛阳心中若有所觉,往南方看了一眼,随即手上长袍一甩,将鲁森的神魂法体裹成了个球,压缩起来。

    这鲁森的神魂法体,颇为微妙,顽强无比,关洛阳在环日月印的状态之下,全力擒抓,居然抓不死他。

    不过这件神衣外袍,现在已经连神魂法力也可以汲取,正好用这件长袍镇压住他,留着有空再慢慢研究。

    关洛阳降落城中,众人正要来拜谢,却见一个身影抢在最前面,扑倒在关洛阳脚下。

    “前辈!!!”

    此人竟是司马家当代家主。

    他原本一身华服,绣着龙凤祥云,气派非凡,有美须髯,头顶金冠玉簪,很是注重仪表。

    散仙之身,佩戴法器,更能常年一尘不染,然而现在,他却灰头土脸,头上发冠都已歪斜,狼狈不已的伏地哭诉。

    “司马家不幸,想不到家中老祖竟然走火入魔,偏离正途,勾结魔道,若不是前辈今日出手,恐怕司马家上上下下,日后都要被魔头胁迫,沦为魔道傀儡……呜!若是那般,实在辜负我司马家千年正道,九泉之下,都不知要如何去见那些为正道奉献一生的历代先祖啊!”

    “前辈对我司马家,实有再造之恩,愿请前辈长留永嘉城中,司马家一定倾尽所有,尽心供奉,以求报答今日的大恩。”

    南疆刘家的老者冷冷说道:“司马家主,你家中既然勾结魔道,险些害了全城这么多同道性命,各派自然要派人来清查你家,永嘉城也不再是你家做主,你还想攀扯关道兄,真是包藏祸心。”

    “道友误会我了。”

    司马家主含泪说道,“清查司马家,当然要做,不过俗话说得好,国不可一日无君,鲸海三洲,不,整个东海各大商会都牵扯到这次的事情里面,与各商会有来往的门派,覆盖东海所有派门。”

    “这两万六千里海域,万千岛屿,岂能没有人主持大局呢?”

    “我实在是为东海着想,愿请前辈为东海之主,再逐步筛查,若是不这样做,东海多半便要动乱,到时候魔道又趁机而入,岂不是酿成更大祸患!”

    他慷慨陈词,“我等愿卸去商会一切职务,等待查处,证实我等有魔道并无勾结。刚才提议,绝不是为我谋私,全是为东海大局着想啊,天可怜见……”

    司马家主哭诉不止,话说的快,却又清晰,哭声传遍几十里,不知道的人,若光听这等哭声,恐怕都不禁心中恻然,湿了眼眶。

    不过附近的人都是亲身经历了刚才那场变故的,也知道此人的身份,于是各大宗派的年轻弟子脸上,就不禁露出十分复杂的表情。

    西秦王朝的马元老,对身边子侄低声赞叹道:“司马家主,真乃无耻之人,这等人材,罕见呐,难怪能把虎踞鲸海的一大家族打理的井井有条。”

    他是真心赞叹,司马家经历这样大变故,稍有不慎,只怕就是灭门之祸,至少家族基业是保不住的。

    但司马家主这一手,要是真能成了,投靠到关洛阳门下,论起实力,可能比从前还要更胜一筹。

    财帛动人心,东海各大商会原本的方针,本来就是对司马家老祖最为有利的。

    如今,头上供奉的老祖虽然换了个人,仍然能选获利最多的一条路子,到时候,司马家主这些人只要真没勾结魔道,多半还是能被启用,做肱骨之臣。

    司马家主哭着哭着,居然真要上前去抱关洛阳的靴子,地面一阵清风,把他吹翻过去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有道理。”

    关洛阳终于开口,道,“要清查罪行,却也不能放任东海大乱,这个事情,肯定要有一个主要负责的人,要一群行家里手,我就来做这个监督者吧。”

    周边众人之中,有人心中黯然,想着,司马家还是混过这一劫了。

    有人松了口气,也有人万分热切,已经想着如何跟关洛阳拉拉关系了,他虽然换了个名头说叫监督者,实际上不还是坐享东海各大商会的成果,这样炙手可热的人物,若是能拉上一点关系,以后好处无穷啊。

    司马家主也是心中大喜,差点就在那张哭脸上露出笑意了,连忙压住嘴角,依旧做出悲苦的模样。

    却听关洛阳继续说道:“那么,要到哪里去找这群筛选清查的行家呢?”

    司马家主一愣,连忙说道:“前辈,既然你愿意主掌东海,东海人才无数,不乏能从千头万绪之中,寻找蛛丝马迹,明察秋毫的人……”
    第(2/3)页